刘亚东:让乡亲们看病有“医靠”
2024-04-07 来源:     作者:任海怡 分享

刘亚东:让乡亲们看病有“医靠”

刘亚东:让乡亲们看病有“医靠”

 

“大姐,今天血压有点高啊,这几天要注意一点!”“水吊完了叫我,一会儿给你换另外一瓶。”“来,我们到里面检查一下心电图。”在合肥市肥东县马湖乡三官社区,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村医刘亚东穿着白大褂在卫生室里忙前忙后的身影。这样的日子,刘亚东已经“重复”了27年。

受家庭影响,决定学医为村民服务

  刘亚东是肥东县马湖乡三官社区唯一的村医。刘亚东工作的社区卫生室大厅里摆放了两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往左边走,是刘亚东的办公室、资料室;往右走,是个拿药的房间,还有一个病房,里面摆放了不到10张床,床铺都铺得整整齐齐。尽管是个工作日的下午,小小的卫生室却也挺热闹。

  回忆起刚从医的日子,刘亚东很感慨。他说,因为自己的哥哥是一名医生,所以从小耳濡目染,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一种向往。于是高中毕业后,也选择了去卫校学医。1995年,刘亚东毕业了。在县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后,他选择了回家乡马湖乡塘西村当一名“赤脚医生”。

  年纪轻轻,为何选择回村工作?刘亚东坦言,毕业了,学成了,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想将医生作为一直从事的职业。

  刘亚东直言,最早的时候,看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他把医疗室设在了三个村子的交界处,辐射的村民也有几千人。由于没有卫生室,再加上当时的农村医疗水平有限,遇到一些急性病,常需要人上门诊疗。“那时不像现在村村通,要去任何一个地方,基本都只能走乡间小路,碰到雨雪天气,那叫一个麻烦。”

  一次,时间已晚,刘亚东也已经准备休息,突然接到电话,一村民称家人突犯恶心、不适,希望刘亚东能去家里看看。“那时候下着大雪,我想了想,就摸黑出发了。”他记得很清楚,那一晚,他走得深一脚浅一脚,平时很快就能到的距离,他走了几十分钟。虽然不容易,却没想过放弃。

把家搬进卫生室,无暇顾及小家庭

  一次又一次问诊,刘亚东深深感觉到,想要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更好地守护村民们的健康,仅仅依靠在卫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的脚步绝对不可以停下。因此,一有时间,他就会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后来,随着医疗改革,村里开始有了固定的卫生室。

  目前,他在马湖乡三官社区卫生室工作,这个社区共有5000多人,其中多为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还有一部分残疾群体。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刘亚东把“家”也安在了卫生室,床就摆在办公桌旁。“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村民有需要,我随时就可以开启工作状态。”同时,他还买来一辆电动车作为出诊交通工具,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门服务。

  这些年来,刘亚东几乎将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个小小的卫生室中。每每谈及家庭,他都坦言,“十分愧疚。”因为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刘亚东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家里的大小事务以及照顾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身上。他说,不管是作为丈夫还是父亲,他都是不称职的,孩子的家长会,他没去过一次,孩子去县城求学,也是妻子一个人陪读的,“时常会觉得对不起他们。”

坚守乡村二十七余载,决心要坚持到底

  一个人,一张床,一辆电动车,一间卫生室。这是刘亚东的工作,也是刘亚东的“世界”。

  家住附近的村民毕守翠对刘亚东连连点赞,“刘医生对所有人都很热情,对大家也都很关心,平时我们有什么头疼脑热都直接过来。”村民高少勤也忍不住感叹:“刘医生的服务态度不是一般地好!我有脑梗,他有时候会接我,有时也会把我送到家,我不方便出门的时候,他就上门,特别好。”

  70多岁的吴国英患有高血压20多年,是刘亚东的随访对象。为了掌握换季对吴国英病情的影响,每到相关时节,刘亚东总会按时上门给吴国英检查身体,并嘱咐她按时服药。“吴医生好啊,每次来都给我量血压,有时候连吃药都是靠他提醒,有他在,我们很安心。”

  27年的时间,刘亚东也记不清自己看过多少病人。他坦言,年轻时,自己也曾考虑过要不要出去看看,去更大的平台试一试,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下。原因也很简单,时间久了,他觉得自己和村民们之间也产生了一种特别的联结,“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而且这里就我一个人,我如果走了,他们怎么办?我放心不下。”

“既然做了这份工作,那就要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刘亚东说,时至今日,村医对于他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这些年农村医疗条件越来越好,未来我也一定会坚持下去,一直到干不动为止。”

 

编辑:蒋云帆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