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高铁看安徽 | 探访赣皖高铁新通道“昌景黄高铁”(安徽段)
2023-10-26 来源:     作者:胡潇 分享

坐着高铁看安徽 | 探访赣皖高铁新通道“昌景黄高铁”(安徽段)

       坐着高铁看安徽 | 探访赣皖高铁新通道“昌景黄高铁”(安徽段)
 

 


 

   一条高铁线,串起鄱阳湖、景德镇、黄山等著名景点。

在高铁沿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民居散落其中,大美河山尽入眼帘。

这就是开通在即的皖赣高铁新通道“昌景黄高铁”,这条由江西南昌市经景德镇市至安徽黄山市的昌景黄高铁,正线全长289.9公里,全线设10个车站。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来到昌景黄高铁(安徽段)沿线,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这条高铁的建设情况以及为沿线带来的发展机遇。

 

    展示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祁门南站


 

 

新建祁门南站位于祁门县塔坊镇方村和柯岭村之间,距离新、老城区约3公里。走进高铁祁门南站,犹如打开一副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在南站站房入口处,记者看到一个“门”字的整体造型扑面而来,仿佛在礼赞祁门通高铁,开门迎贵客。皖赣铁路安徽公司高级工程师晁宇的介绍印证了这一感觉。他介绍,站房整体造型正是由“门”字形体演变而来,通过“M”形线条宽细变化彰显站房张力,茶色翻边的门式轮廓镶于站房上,犹如平政、仁济双桥卧波、双虹垂地。作为古徽州的南大门,祁门县以盛产红茶被人熟知,结合站房两侧江河涌向阊门的独特环境,用“一碗金边镶于祁两杯茶饮涌为门”的建筑语言竖立起这座“古徽州南大门”,实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进入站房内侧,记者看到建筑内部融入了竹林、马头墙等元素,长长的通廊仿佛徽派民居巷道。在“四水归堂”的天井旁,一颗百年茶树栽植其中,灰色小青砖及窗格造型展现了徽派建筑的意境。候车大厅内吊顶弧形叠级造型,结合茶色灯槽勾勒出茶园梯田的轮廓,更让人感受到祁门浓厚的茶文化元素。

据了解,祁门南站为线平式站房,站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设10m宽进出站地道1座。

 

  安徽省内最长的高铁隧道“西武岭隧道”

 

 


 

西武岭隧道位于黄山市黟县与祁门县交界处,全长12.62km,是杭昌高速铁路黄山至南昌段的重点控制工程,同时也是安徽省内建成的时速350km/h最长高铁隧道。中铁八局昌景黄二标副指挥长李忠生介绍,该隧址为典型的皖南中低山丘陵区,山体陡峻,地形起伏大。洞身位置多为碳、硅、泥质灰岩,部分地段为泥岩、砾岩等。洞身穿过多条褶皱和断层带,带内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极为丰富。


西武岭隧道于2019年5月开工,2021年12月贯通,2022年2月全部建成,施工期间中铁八局的建设者克服洪灾阻断施工通道、疫情影响物料供应等困难,精心组织,攻坚克难,保障了隧道按期贯通。隧道施工按照建设单位皖赣安徽公司提出的“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建设理念,严格落实各项环水保措施,在工地、驻地均设专用污水处理、沉淀的全套设备,建设过程实现生产、生活用水零污排放。

 

 

 

     祁门进入高铁时代


 

 


 

祁门地处皖浙赣“三省通衢”,随着昌景黄铁路开通在即,祁门即将迎来高铁时代,实现与沪昆、合福、杭黄等线路连通,将全面融入华东和全国高铁循环网络“主血管”。


 

安徽省发改委铁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付佳佳介绍铁路建设助力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时指出,昌景黄铁路建成,祁门以高铁高速为主干的大交通格局已经成型。“祁门走出去、请进来的距离将大大缩短,更多的人流、客流、资金流在此汇聚,带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引导相关产业重新布局整合。”大交通带来的红利将会加速释放,祁门的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辑:胡潇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