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的世界】刘斌:大山里走出来的电力工匠
2023-05-15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昊 分享

【劳模工匠的世界】刘斌:大山里走出来的电力工匠

刘斌:大山里走出来的电力工匠

个头不高,看起来充满活力,一身工装,胸牌上醒目的“国家电网”四个字……这就是国网阜阳供电公司配电运检抢修班成员、省电力公司首席电缆技能大师刘斌给人的初印象。

 风雨不惧 保障居民用电

来自湖北恩施大山里的土家族青年刘斌,总觉得自己和安徽特别有缘。1987年出生的他,从合肥工业大学读完研究生后,就进入国网阜阳供电公司成为一名配电检修工。

“越是天气异常,越是环境恶劣,配电网设备越容易出事儿,配电检修人员也就越忙。”2015年2月的一个冬夜,大雪纷飞,气温低至零下十度,是阜阳少有的严寒天气。急剧增长的取暖负荷考验着配网,也考验着配电检修人员。在用电高峰时段,有些配变超负荷运行,需要调整负荷。为了准确掌握现场运行情况,刘斌主动申请到现场进行负荷与温度测量。由于部分配变装设位置比较偏僻且分散,所以测量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步行。当晚寒风刺骨,刘斌站在外面不到一分钟,就变成了一个“雪人”。20公分厚的积雪,一脚踩下去就淹没了裤脚。才测量完3台设备,刘斌整个脚就已经被冻得麻木了。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一直坚持着,直到圆满完成全部测量任务。

2017年盛夏的一个周末,城区一条10kV电缆发生故障,造成某小区三百多户居民停电。接到通知后,刘斌立即与伙伴们赶到故障现场。由于电缆通过地下电缆井穿过,他穿上绝缘靴带头下了井,踩着井里难闻的臭水和淤泥,从这个沟爬到那个沟。等他从电缆井上来时,脸上已布满豆大的汗珠,衣服裤子犹如在水中浸泡过一样。但他仍然带笑容地说:“抢修工作就这样,只要能把工作做好,用户能够用上电,再苦再累都值得。”

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刘斌穿梭于阜阳的大街小巷,平均每年带电检测设备上千台、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数70多处,组织新设备的交接试验与重要现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数十次,出色地完成了各类重大节日、活动、考试保电与检修等工作。

勇于创新 提高工作效益

在工作中,刘斌是一个细心的小伙子。他把工作现场当作创新阵地,以现场实际问题为导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展创新攻关,解决了大量生产难题。

在环网柜电缆终端狭窄空间检修过程中,电缆肘形头里面的螺帽与垫片拆装特别费时费力,还容易掉落,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容易造成安全风险。为解决该问题,刘斌研究了半个月,借鉴雨伞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了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细小零部件拾取爪专用工具。应用成功后,该工具也被授权了发明专利。

配网电力电缆头制作过程工序复杂,时间久。常用的手工锯、剪刀剪切、虎口钳铰撕、利用螺丝刀撬动等方法剥切电缆钢铠都是费时、费力,工艺也难把握。针对这个问题,刘斌借鉴了剪刀剪切的工作原理,通过改进,设计了一种专用的电缆钢铠剥切工具,在现场应用中,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钢铠剥切工艺水平。

凭着一股干劲和钻劲,刘斌在配网运检工作岗位,练就了过硬的配网专业技术。短短几年,刘斌和他团队的8项创新成果分别获中电联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省电力公司专利二等奖、群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他所研制的各类工具与装置极大地保障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凝心聚力 培养专业人才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把伙伴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发挥自己的‘带头羊’作用,才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刘斌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刘斌不仅锤炼自身技能,也乐于把技术传承下去。

2019年,国网阜阳供电公司与阜阳技师学院合作,共同开展电力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刘斌被聘为首批首席讲师。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刘斌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组织开展200余学时的各类培训,将自己和团队人员所学知识与经验,通过教学授课、沟通交流等方式,向学员进行理论与技能讲解,“手把”手教学,发挥了极强的传、帮、带作用,获阜阳市“名师带高徒”称号。与此同时,他还多次担任省公司级培训授课老师与竞赛裁判,多次带领团队参与省公司级竞赛并获奖。

刘斌团队在做好本职工作、培训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还热心公益。团队每年都定期到社区、养老院、学校等地方开展电力“e”诊、安全用电宣传等活动,对用电设备进行“体检”。

入职近9年来,刘斌始终以劳模、工匠精神自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大胆创新、攻坚克难,保障阜阳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先后获得“省劳动模范”“省青年岗位能手”“阜阳市劳动模范”等十余项称号。面对新挑战,刘斌说:“我是大山的孩子,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了我太多的关爱,我要以更大的成绩去回报他们。”

 

编辑:何昊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