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录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消防安全研究中心:为科技创新注入“她”力量
2024-04-22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珊珊 分享

巾帼风采录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消防安全研究中心:为科技创新注入“她”力量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消防安全研究中心:

为科技创新注入“她”力量


在科学技术的赛道上,处处都有女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身影。她们的智慧让科技进步更有活力,也让社会发展更具生机。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消防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有这么一群女性科技工作者。

中心共有职工9人,其中女职工6人,占科室总人数的67%。中心总体定位于消防安全科技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火灾防治关键技术和消防服务体系两个研究方向开展装备、技术、标准及消防安全服务管理模式研究,是集消防安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多年来,中心面向国家消防安全重大需求,践行科技守卫消防安全理念,以实验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系统集成、产业发展为思路,开展消防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消防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编织公共安全网,为实现国泰民安贡献“半边天”的力量。

建设建筑火灾智能监测预警实验平台

针对火灾真警“识别难”、数据并发“处理难”、权责复杂“管理难”三方面的技术瓶颈和管理难题,中心建设了我国首个基于“建筑结构微元”的全尺寸、实境化消防安全技术研发、检测实验平台——典型建筑结构火灾早期智能预警技术实验平台(以下简称“实验平台”)。这是我国消防与应急救援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先进装备研发的重要基地。

“实验平台建设过程中,我经历了人生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做项目经理、第一次参与招评标、第一次下施工现场、第一次昼夜奋战抢工期,也理解了团队合作的内涵,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静舞说,实验平台建设是她入职中心后承担的第一项任务,实验平台设计方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十次重大调整才最终定稿进入建设阶段。

在实验平台建设过程中,中心的女职工们还面临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满足中心未来研究规划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博士生多样化的实验需求。为此,女职工团队展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毅力。她们与每一位研究生、博士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依靠自己丰富的研究经验,积极地查漏补缺,确保每一位研究生、博士生的需求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最终,中心女职工团队整理出一份近百项的需求清单。

突破消防安全实时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火灾探测误报率高、消防设施完好率低,这两大问题极大限制了我国火灾早期报警和快速响应能力的提升。中心的女职工们勇于突破惯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率先提出表征火灾烟气运动规律的“建筑结构微元”概念,将火灾烟气在“建筑结构微元”中的蔓延规律与探测器时空信息融合,创立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火灾蔓延时空特征的报警场模型和报警范式,突破基于“建筑结构微元”的多探测器时空耦合火灾报警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短期内以较低成本提升建筑火灾探测的真警识别率,实现火灾早期准确识别与预警,是国内首个针对建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受制于居高不下误报率问题研发的专有技术。

此外,针对消防设施检测依赖人工点检、重建设轻维护等问题,中心突破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自动诊断技术和可视化监管技术,利用远程控制终端对支管路静水压状态进行自动诊断,并基于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拓扑图形成消防设施的异常判断和异常分析方法,对目标组件完成快速的实地定位,为实现消防设施实时监测、精准诊断、数智化运维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研建超大规模远程火灾监测预警系统

中心重点突破多探测器时空耦合火灾报警、消防物联网监测预警、物联网广域连接、数据高并发处理等关键技术难题,集成火灾科学、计算机、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门学科和新型科技,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云端真警识别算法和联动体系,支撑建设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远程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点位超900万个,通过数据训练,不断补充、优化各类识别模型,较好解决了巨量误报对系统的冲击。

中心构建的覆盖全国“社会单位-区域监控中心-全国总中心”端云协同三级火灾预警防控体系,是国内首个为解决建筑火灾探测误报率过高问题而建立的体系架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消防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2项、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



编辑:余珊珊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