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味人生】登黄山感悟
2024-04-17 来源:     作者:秦宇 分享

【况味人生】登黄山感悟


登黄山感悟


古往今来,历代名家对黄山的精彩描绘不计其数,笔下的黄山更是各有千秋。第一次前往家乡这座早已享誉天下的名山,我的内心充满期待。“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这座名山远隔七百余里的呼唤声,一路上不断地在我耳边萦绕。那悦耳动听的呼唤声初听好似交响乐,令人心潮澎湃,久难平静,随着我与它的距离逐渐缩短,乐声也便随之变弱,直至演变为沁人心脾的古筝曲,若即若离地演奏着。

随着车子到达山脚,我的思绪也瞬间被拉回。午饭后,我便开启了徒步登山的征程。望着不远处郁郁葱葱的山脉直冲云霄,俨然一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姿态,不禁肃然起敬,最初欲征服这座名山的幻想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唯有专心致志的品鉴与发自内心的赞誉。

我沿着石阶走进一片密林,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根高耸入云的翠竹,它们似是能够从这片土壤中汲取到精神养分,节节攀高的秉性与山体的直插云霄完美契合。一阵清风拂过,枝干微微弯曲,竹叶婆娑作响,似乎在用实际行动鼓舞着我继续向高处攀登。

随着山脚离我越来越远,一棵棵松树相继向我招手表示欢迎。其中赫赫有名的迎客松与送客松便各自耸立在山间,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迎”、“送”二字虽多少带有些人为塑造的痕迹,但其彰显出的热情好客确是印刻在安徽人骨子里的品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高山上稀薄的空气外加严寒的气候,唯有松树能够泰然处之。不论外界环境如何极端恶劣,大多只是一场考验,克服困境的经验与走出阴霾所唤醒的坚定信念则会成为被磨炼者一生的宝贵财富。

不知不觉中,我已置身山顶,随着人群满心欢喜地来到观赏云海的绝佳位置。在一处栅栏前向远处望去,大片翻滚涌动的云雾尽收眼底。云雾环绕在山腰,化身为一道天然的屏障遮挡住了下方的景象,如此便为游客创造了绝佳的想象空间。我不禁想起苏东坡的那段颇具哲理的论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与自然相互依托,自然以“长而弗宰”的原则大公无私地提供万物滋养人类,人类更需用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环境,创造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刚才还是烈日当空,转瞬间便下起了连绵细雨。这场雨虽来得悄无声息,没有丝毫征兆,但好在下得并不猛烈,非但没有对我欣赏美景造成影响,反倒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趣味。细小的雨滴缓缓拭去植被上的灰尘,连绵的山脉显得更加葱郁,透过天然的珠帘望去,眼前之景颇具朦胧感却又不失真实动人。“快看,那便是飞来石!”一名游客激动地喊道,我抬眼望去,只见巨大的石块赫然立在前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片头便取景于这块奇石,这多少归功于它与生俱来的仙气,于“飞来”二字上便可见一斑。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在我看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具传奇色彩。无论是在女娲补天或铁拐李修桥后遗落人间,还是自然风化形成,都不影响这块奇石矗立在群峰顶端,在这幅美妙动人的天然画卷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达光明顶的时候天色已经入暮,我便在山顶休息,以待日出。“夜来峰顶度,高处待新朝。”即将破晓的山顶极具寒意,似乎是在考验游客的毅力,使得日出变得更加珍贵。站在山顶望着东方的天空中开始微微泛白,心中激动万分,渐渐地也不觉得寒冷了。不经意间天空中便悄然显出一股红色,继而转变为黄色,刹那间一缕霞光冲破云层,紧接着太阳便缓缓升起,一股暖意也随之而来。

江山如此多娇,我愿化作流水,依傍在这座名山的周围,以此应和它寻觅知音的曲调,彼此心照不宣,任时光从身旁划过,换取一份感悟,沉淀出一片宁静祥和的天地。


编辑:蒋云帆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