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交锋】教师退出机制,真的可行吗?
2024-01-17 来源:皖工网     作者:张西流 黄齐超 分享

【观点交锋】教师退出机制,真的可行吗?

话题:近日,北京丰台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通过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专家表示,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其主要目的是打破教师“铁饭碗”,防止个别教师躺平,把不负责任的教师淘汰出教师队伍。教师退出机制,真的可行吗?

观点一: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关键是守住师德红线

观点二:教师退出机制,把握尺度保留温度


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关键是守住师德红线

张西流

长期以来,教师在上岗前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资格获得后终身有效,这也使教师职业被等同于“铁饭碗”。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现行教师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入口把关不严、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特别是,教师学术不端、性骚扰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基于此,北京丰台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铁饭碗”,显然具有示范意义。

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的从教之基、素质之魂。师德在国外一般被称之为职业伦理,包括教师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教育意识、职业态度、工作责任感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师德的好坏与教学业务水平的高低并非直接对应的关系,但却对学生价值取向甚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造成必然影响。基于此,我国实行教师“注册制”,定期进行师德考核,打破教师“终身制”,失德教师将受到惩戒。这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可见,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关键是守住师德红线。首先,应把好教师“入职关”。加入教师队伍,既是一种荣誉,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因而,教师要成为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践行者。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及学校必须从制度上入手,建立准入机制,并制定教师考试、考核、进入、培训、从业标准,优先录用高素质人才。同时,教育部门及学校在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法治教育、业务培训、行为规范及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管和跟踪服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师德水平。

特别是,应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严格执行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师德师风、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同时,师德应作为首要条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入职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此外,应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不给失德教师预留“下不为例”等操作空间,通过正常的退出机制,将不良教师及时清理出教师队伍。


教师退出机制,把握尺度保留温度

黄齐超

在北京丰台区之前,已经有宁波、贵阳、南京江北区等地,开始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但这些地方的实施相对宽松,几乎没有教师真的因考核“退出”教师队伍。

教师退出机制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我们期盼实施的教师退出机制,能打破教师“铁饭碗”的传统,激发教育行业“鲶鱼效应”。现实中,“铁饭碗”机制的弊端很明显——好的教师进不来,不合格的教师出不去,这显然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所以,除了教师队伍中那些得过且过的“东郭先生”,几乎没有人反对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岗位“终身制”,的确不利于教育发展。一些教师仰仗着“铁饭碗”,上班摸鱼下班补课,身在曹营心在汉,家长们非议颇多,因此我们对各地实施的教师退出机制,寄予厚望。不过,教师退出机制能否达到预期?恐怕也很难说。总体来看,各地的教师退出机制是温和的,只有教师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才适用“退出机制”;而且,所谓的“退出”也未必就一定是解聘,还有其他渠道,比如待岗、转岗、离岗退养。

按家长的理解,理想中的教师退出机制,应当是彻底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乃至末位淘汰,激发教育行业一潭春水。理想状态下的教师退出机制,固然能激发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激情,但如果过于激进,也未必是好事。何以实施“末位淘汰”机制?按什么标准执行?如果按学生成绩排名,很容易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再者,谁教差班谁教好班?也难以公平分配资源。因此,看似公平的“末位淘汰”,恐怕也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平。

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教师退出机制,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并进而提升教育质量。然而,如果每年都淘汰“落后”的教师,教师竞争压力加大,教育教学势必受到影响。最关键的是,年轻教师有激情有精力有时间,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当你成为“老教师”之后,失去竞争优势,成为“退出”的对象,谁能不担忧呢?

教师退出机制,固然是好政策好初衷,但若过于激进,或将适得其反。窃以为,在没有公平标准的现阶段,我们还是只能实行相对温和的教师退出机制,只对那些在编不在岗、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及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实行“退出”,而让那些热爱教育的老师能够安心教学。如果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或者每年按一定比例“退出”教师,对教师和教育可能是一种伤害。


编辑:刘艳玲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