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行于夜幕中的1路公交车上
2022-02-17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作者:李群 分享

月 9 日,大年初九的晚上,记者迎着寒风,伫立在阜阳卷烟厂门口的公交站台上,心中猜测不定:大过年的,天气又不好,答朝荣,这位阜阳市民人尽皆知的全国劳模,保不准今晚不会上车了,毕竟,她已经65岁了,几年前又得过一场大病动了手术,身体和年龄都非往日可比。今晚,记者的采访计划可能要落空。

她今晚会来吗?她会像往常一样,登上这穿行在夜幕中的1路公交车吗?


2 月 9 日,大年初九的晚上,记者迎着寒风,伫立在阜阳卷烟厂门口的公交站台上,心中猜测不定:大过年的,天气又不好,答朝荣,这位阜阳市民人尽皆知的全国劳模,保不准今晚不会上车了,毕竟,她已经65岁了,几年前又得过一场大病动了手术,身体和年龄都非往日可比。今晚,记者的采访计划可能要落空。


此次采访的念头,缘于阜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房继红的推荐:“答朝荣2012年退休又被单位返聘后,白天在公司服务室紧张工作,晚上八九点钟仍登上公交车跟车服务,将这份分外事坚持做了近十年,她的行为,诠释了一个全国劳模的高尚风范,你们媒体应该大力宣传。”对于房继红提到的这位答朝荣,记者可谓十分熟稔,多年前曾先后几次对其进行重点报道,听了房继红的介绍,记者就有了“私访”的打算:不打招呼,采取偶遇的方式,一探究竟。如此,便有了记者今晚的站台守候。


瞧,一辆公交车过来了,未见她的身影;又一辆公交车过来了,也未看到她的笑脸。9 时 20 分,又一辆公交车缓缓驶入站台前,记者听到了那久违的声音:“乘客们,烟厂到了,请下车。噢,老大爷,您慢点。”随之,答朝荣扶着一位老年人从后门走下车来。见了记者,答朝荣一愣:“哟,兄弟,您到这边来了,赶快上车吧。”上了车,顾不上和记者寒暄,答朝荣操着“阜阳版”的普通话,习惯性地开始播报了:“乘客们,晚上好,请带好口罩,防范疫情。为了方便您乘车,我把 1 路公交车首末班车时间报一下,晚上1路公交从火车站最后一班车发车时间是 9 点 50 分,从高铁西站最后一班车发车时间是11点……”


答朝荣的“播报”刚结束,一个中年妇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我到商厦,还有几站?”又一个男子接着问道:“我到汽车北站怎么转车?”


“同志,您坐好,到商厦还有三站,到了我喊您。”


“这位乘客到汽车北站,请从百货大楼站下车,转9路再坐两站向左步行几百米就到了。”答复完两人的问题,车辆开始向左转弯,答朝荣又亮开了她略有点沙哑的噪门:“乘客们,车辆转弯,请站稳扶好,注意安全,下一站是农机公司,请到农机公司的乘客拿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一分钟后,车辆在农机公司站台前停下,不想车的前门打不开了,见状,答朝荣从口袋中掏出手电筒向前门走去,打开手电筒帮助司机查看,司机扳两下门泵,焦急地说:“前门打不开了。”


“兄弟,您别急,那就光开后门,我从后边看着。”答朝荣急忙应道。“大姐,幸亏有您在。”……车辆继续沿着线路行驶,路上,每到一站,答朝荣都起身站在后门口,迎送上下乘客,帮着乘客拿行李。车到百货大楼站,她又向那位到汽车北站的乘客叮嘱一遍。这时,上来一位明显带着醉意的汉子,见他走路歪歪斜斜,答朝荣忙上前扶住了他:“大兄弟,您坐好。”汉子坐好后,夸张地将双手高高举起示意:“我认识你,你是劳模,我家住怡和庄园,哪天请你到我家坐坐,汤圆饺子随便吃!”


“好,谢谢兄弟,改天我去看您,今天可需要我送您?”


“不需要,我家属在站台等着呢!打电话了,怕我喝多,我没喝多!”


“那好,有人接就行了。”


他们的对话,触动了一个即将下车的年轻人,走到车门口的年轻人优雅地向答朝荣挥挥手:“我是第二次见到您,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服务有温度,工作有态度。”


“谢谢您的夸奖,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大家在各自岗位上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祝您工作顺利,再见!”


车驶入西湖大道,乘客渐少,偌大的车厢只剩下两个乘客,答朝荣把目光转向记者:“兄弟,您从哪下车?您看一直没顾得和您叙话呢!”


“我到高铁西站,顺便体验下您们的工作。”话题,在隆隆的马达声中展开,记者心中的谜团,被她滚烫的话语一一破解。“几十年在车上习惯了,我一天不跟车跑一趟,跟掉了魂一样。晚上跟车跑一趟,见见乘客,回去我睡得踏实。”


“不错,现在是有语音播报,可是坐在后面的老年人听不清,我人工报一下,效果还是好些。”


“晚上八九点,乘客喝醉的多,小孩和家长怄气,跑出来的也多,我上车碰到他们,能帮着解决。还有晚上驾驶员容易疲劳驾驶,特别是快到高铁西站那一段路,人少又僻静,我跟车给驾驶员壮个胆,也能提醒他们,省得犯困……”


答朝荣朴实的诉说,在记者心海溅起波澜:多年如一日,放弃休息,把本该安度晚年的时光,放在继续为乘客服务上,这是多么赤诚的情怀!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这种情怀和奉献,怎不令人感佩,给同事注入向上的动能?这不,本次公交车驾驶员就分明感受到了这种效应。10时零6分,车辆准时到达高铁西站,这位叫周查查的驾驶员对记者如此坦言:“只要答师傅上车,我们就觉得身上增添了一股力量!”

编辑:李梓芊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