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非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有偏见
2021-01-15 来源:中安在线 分享

  “徐某,中央财经大学;许某,北京化工大学;封某,北京交通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日前公布的拟聘人员名单中,三人成功应聘驾驶员岗。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去当司机,网友戏称为“双一流驾驶员”。 

  网友之所以称这三人为“双一流驾驶员”,从很大程度上说只是茶余饭后的一种戏说或调侃,并不是真的要替这三人喊冤叫屈,因为众人早就看开了。名校毕业生从事普通职业其实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前有北大毕业生操刀卖猪肉,后有硕士研究生求职当保姆,大家都混得风生水起。既然如此,谁还去纠结名校标签与聘用岗位是否“违和”?倒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最新回应让网友无法淡定。 

  “这些拟聘者都是自考或成人本科,并非全日制的“双一流”大学学生。”这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网友关切进行回应时给出的解释。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之所以如此回应,显然是想强调这三人虽然都具有“双一流”大学学历,但是比全日制“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要低一个档次,他们的教育背景与驾驶员的岗位是匹配的,并不是大材小用。很显然,这样的解释充满了就业偏见。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成功应聘驾驶员,这本来应该是一条折射出择业观念全新变化的好消息。但是,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这么一解释,反倒让人觉得有些节外生枝的味道,因为这样的解释给公众传递出的信息是:只有拿到普通高校入场券的毕业生才配拥有体面的职业,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即便是来自“双一流”大学,在用人单位眼里也只能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 

  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就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而言,这两种教育形式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但是,社会对这两种教育形式的毕业生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学历高、能力低”的刻板印象上,导致他们在就业时常常遭遇歧视,无法与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公平竞争,只能应聘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 

  能力有大小强弱之别,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视角下所谓学历与职业必须相匹配的择业准则已经不再被求职者看中,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因此,用人单位应该珍惜这种变化,努力打破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受待见或只能应聘技术含量较低岗位的错误认知和就业偏见,提高人才利用率,促进教育成果向产业发展的转化。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刘根生


中安在线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