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投稿
读者敬告:
2019年11月12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体

档案揭秘安徽红色政权“源头”

2020-10-30   合肥晚报

  


  ○“四九”起义领导者魏野畴

  1928年4月9日凌晨,大雨滂沱,在阜阳文峰塔下,中共皖北特委组织发动的起义军集结于此,他们在皖北大地上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宣布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这是在安徽成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红军队伍,是安徽红色政权的“源头”。在安徽省档案馆中,珍藏着一份“皖省阜阳中心县委通告”的档案。这份珍贵的档案为我们重现了“四九”起义发生前阜阳的革命形势、“四九”起义当时的情形以及“四九”起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等。

  筹备发动起义

  在省档案馆,我们看到“皖省阜阳中心县委通告”中,详细记述了“四九”起义前,阜阳的革命形势,“在阜阳四九起义以前,一切政治经济大权都掌握在几个小军阀手里……一般广大劳苦群众是敢怒而不敢言,当时在皖北各县比较起来受压迫厉害的地方,就是阜阳,因为阜阳本是一个贫农佃农集中的地方,一般群众的生活已经感觉到不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档案中可看出,在阜阳西北乡、西台、东乡(小李集)还爆发了几万人的抗税活动。就在此时,党组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8年2月9日,中共皖北特委成立,由党的早期活动家魏野畴任特委书记,并设立特委机关。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皖北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这份档案详述了当时的情形,“在这个时候皖北党的组织一天天地扩大,当时统计党员有一千三百多人,农民群众有一万三千多人”,同时还组建了2000人的农民赤卫队,并控制了国民党十九军(高桂滋部)教导团6个连的武装力量,为开展革命斗争和推动皖北暴动做准备。

  此后,皖北特委和阜阳县委即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决定起义的日期和路线,主要是以阜阳为起义中心,以此影响各县,并在皖北十余县形成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局面。

  起义虽败犹荣

  1928年4月5日,皖北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布置了皖北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因叛徒告密,反动派获悉起义计划后采取行动,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4月8日,皖北特委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

  4月9日凌晨,暴雨如注。阜阳东门起义士兵发出起义信号,占领阜阳东门后,驻守城内的反动派开始反击,东门得而复失。驻扎在城外三里湾的教导团6个连,在共产党员昌绍先和杜聿德领导下继续发动起义,直奔阜阳东门。因雨势阻隔,阜阳城久攻不下,起义部队遂前往文峰塔下集合。起义总指挥魏野畴率城内起义士兵前往接应,由于东门失守,魏野畴等放弃占领阜阳城的计划,向农村转移。当天上午,昌绍先、杜聿德等到达王官集,与农民赤卫队会合。

  4月9日下午,起义部队在王官集大寺庙召开皖北工农兵起义大会,宣布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大会宣布了《农民协会组织纲领》《临时工会法》和《临时土地法》,并宣布立即开展皖北土地革命。当地许多青年纷纷参加,红军人数达到近2000人。

  新生的红色政权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苏维埃政府成立将近3天,敌即调动大批的军队两面夹攻,结果四九起义遭受了残酷的失败,重要同志牺牲十余人,士兵群众和农民群众牺牲四十人……”

  点亮革命灯塔

  “四九”起义虽然只历时几天,且最终失败了,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在皖北大地上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在安徽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红军队伍,可以说是安徽红色政权的“源头”。在这份档案中,阜阳中心县委也这样评价“四九”起义:“一九二八年四月九日在皖北特委指挥之下的一次剧烈斗争。这次斗争虽然失败,但是他的意义是很大的。这次斗争不但是皖北党的力量最大的表现,而且是皖北土地革命第一声,也就是皖北的广大的劳苦工农群众实行阶级斗争阶级团结的开始表现,也可以说皖北广大劳苦群众将来实行推翻统治阶级建立工农政权的一个雪亮的灯塔”。

  最为重要的是,在“四九”起义的影响下,阜阳地区先后爆发了自庙暴动、老窑湖暴动、中秋节暴动、黄家坝暴动、四一九暴动等,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持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梁庆云 何芳芳 刘庆婷

8
图片新闻

图片

排行榜  TOP